一夏無病三分虛

on


EastWeek_20210901_#940_P.82

春睏、秋乏、夏打盹。「秋乏」是指立秋後整個人懨懨欲睡、倦怠乏力的狀態。立秋過後,天氣逐漸由熱轉涼,是暑氣結束的時節。不過經過了漫長酷熱的夏季,加上多吃喝冰品,夏天累積的暑濕之氣未被秋氣完全驅散。夏季殘留的暑濕之邪導致脾胃正氣不足,中醫之為「暑濕困脾」。脾主運化,負責消化與吸收,若脾臟功能較差則無法正常化濕,身體容易疲倦、浮腫、無胃口、腹脹及泄瀉。濕性下注,下半身更會格外肥腫。另外,秋氣主燥,燥熱之邪是中醫六淫之一,燥邪從口鼻進犯,散發身體的津液,減少肺的滋潤,耗氣傷陰。氣虛者會四肢無力、神疲體倦、少氣懶言,令「秋乏」症狀加重。

要解秋乏,必要養脾肺、補氣滋陰。戒掉進食生冷、煎炸食物、甜食,和進食不定時的飲食習慣,是顧護脾胃的第一步。辛辣燥熱煎炸之物會助陽動火,令氣向外及向上走四散,有違秋天陽氣往內收斂的養生之道。進食平性食物如瘦肉、菜心、菠菜、節瓜、蘋果、牛油果、木瓜等可以令消化運作更順暢。如果想進一步健脾益氣,可考慮用淮山、赤小豆、陳皮、荷葉等製作湯水,幫助脾胃去除濕氣,增強消化力,改善氣虛引起的疲乏無力、少氣喘促等。此外,秋氣燥,多吃蜂蜜、雪耳、玉竹、沙參等,滋陰潤肺,身體陰分充足,自然不易被燥邪入侵傷肺。

此外,秋乏不代表要無節制地昏睡,反而更要著重睡眠時間和品質,才能恢復體力。《黃帝內經》指:「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意指秋天應早臥早起,早睡大約指晚上10時,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則指早上6時,以順應陽氣的舒張。順應四時、適當的睡眠習慣,是養生的第一要素。

「一夏無病三分虛」,由夏轉秋後,要好好調理,以補充夏天的消耗,並為越冬做好準備。

profile

「愛」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