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瘋

on


20180829090027873_0001

遺傳、肥胖、不良飲食、年齡增長,均會影響腎功能和代謝,導致體內尿酸代謝水平失衡,尿酸濃度長期過高,尿酸鹽在人體關節、腎臟、血管等部分沉積,繼而引起發炎疼痛,亦即痛風。近年痛風更趨向年輕化,與年輕人飲食習慣西化、多肉少菜、常飲啤酒有關。

初期痛風可在毫無先兆下發生,大多在下肢關節發病,如足踝、膝蓋及腳趾等,患處會紅腫、發熱、疼痛,數天後會自動痊癒;若情況惡化至後期,則痛症會持續更長時間,亦會波及其他關節。

中醫理論中,痛風屬於痹證、歷節病、白虎病等疾病。當人體正氣不足,特別易受風、濕、寒、熱之邪入侵。腎為先天之本,脾則是後天之本,若腎氣不足,膀胱則氣化無權,尿液不足而致痰濕積聚。脾臟主力消化吸收,脾虛則阻礙運化,水液失利導致體濕痰多,影響膀胱氣化功能。脾腎兩虛,則痰濕瘀滯、閉阻經絡,最終導致氣血運行不暢,關節腫痛。

要治標、治本,最基本是多飲水,同時要強化體質。脾腎兩虛者,應多吃化氣利水、清熱利濕的食療,以補充陽氣、扶正驅邪,例如黑芝麻、黑糯米、糙米、杏仁等,避免進食有損脾胃的辛辣刺激、甜食和濕毒食物,如竹筍、菇類、芒果、菠蘿、榴槤等,還要戒吃喝冰品。健脾補腎,才可有利排水。

在治療痛風病時,中醫多建議配合穴位按摩,例如輕揉足三里穴(小腿前外側髕骨下緣向下4橫指、脛骨外側4橫指),有利健脾化濕、增強排泄能力;或是按摩三陰交(脛骨後緣,內踝尖上方4指寬處),有助暢通肝、脾、腎經。每日一至兩次,每次約五分鐘,堅持下來能起改善作用。

西醫方面,建議避免進食高嘌呤食物,例如動物內臟、豆類、鰻魚、沙甸魚、貝殼類、西蘭花、菇菌、酒等;同時應多進食鹼性食物,當中有研究指出車厘子有助降低痛風發作率。美國波士頓大學研究指出,每天進食十至十二顆車厘子,能減輕35%痛風發病率,因車厘子所含花青素能抗氧化和抗發炎,令體內炎症指標CRP顯著減少,有效紓緩痛風及關節痛。我除了吃新鮮車厘子當小食,更會飲用含果莓精華的超級果莓飲品,維持健康同時抗氧明目。

痛風發作痛到瘋,但只要乖乖調節飲食,痛症還是能控制下來。多喝水、多菜少肉、調補脾腎,自然遠離痛風症。

profile

「愛」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