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從口出

on


WhatsApp Image 2022-03-25 at 6.18.05 PM

有些人「開口夾著脷」、出少句聲當幫忙,這類人少出聲,大家都好。其實中醫上的確推崇寡言,對自身健康有幫助。

發聲是由呼吸開始,再透過肺部、聲帶和喉嚨繼而發出聲音,換言之是體內氣息推動聲帶的結果。「氣」,即「人體動力」,是構成人體及維持生命活動的動力源泉。氣是人體的第一道防護線,聚於體裡保護臟腑,流散發於膚表以防外邪侵入。

中醫學說:「久言傷氣」、「多言則氣海虛脫」。唐代醫藥學家孫思邈指「多言則氣乏」,認為養生之道在於莫多言、宜少語,方可使氣得以充養,反之則令氣耗散。話多、大聲說話都是非常消耗人的正氣,氣不足、則易虛,繼而產生疲倦感覺。有些人性情急躁,說話聲浪總是有增無減,而且越講越失控,越講越大聲。這類人看起來好像「中氣十足」,實際上最容易氣虛。這類「大聲公」如不加以控制,說話又急又快,不僅耗氣還會傷陰,出現陰虛陽亢的症狀,例如心神不寧、焦慮、發熱、水分不足導致的口乾、便秘等。

多言更會傷神。不少失眠患者在床上靜臥時,忍不住和枕邊人討論一整天的所見所聞甚至說是非,結果越聊越起勁,往往等到三更半夜才能入睡,睡眠質素亦相當一般。這是由於高談闊論會耗氣傷神,亦會擾亂人體本身的氣血周流,睡眠前要收斂收藏的心神得不到靜養,反而在聊天的話程中不斷發散虛耗,長久下來自然令失眠更為嚴重。

氣虛不能只靠服中藥、食補,最根本既解決及保養之道,始終要從調節說話著手。「寡言靜心,積養元氣」,中醫有寡言養生之說。保持心平氣和,以自然聲線與人交談、減慢說話速度,既不會過份耗氣,又能暢通氣機。言語上亦要保持正面,無論中西醫學上亦有研究顯示,多聽多講正面的訊息和讚美的說話,都能令人變得正面、幫助減壓,促進很多重要的荷爾蒙分泌,有助身體提升睡眠質素、滿足食慾、減低焦慮與憂鬱等。正能量足,精神抖擻,免疫力和抵抗力都提升,病痛就少。如工作上難以避免經常說話,日常不妨抽時間練氣功或打太極這類有節奏而和緩的運動,可「通中帶養」,有助補氣和調養心神。

多言耗氣,寡言養氣,少說話能養生。少說話,避免「病從口出」。

profile

「愛」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