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11年後,大腸癌再次成為十大最常罹患癌症之首。很多人都知道大腸癌的成因與飲食習慣有關,不良飲食會降減腸道益菌數量,益菌死了,無法保護腸道,輕則產生便秘、肥腫,嚴重更會增加患大腸炎及大腸癌病變機率。所以近年不少都市人,即使無法減少外出用餐,也會每日喝一支乳酸飲品,希望能增加腸道益菌,預防大腸癌。
不過實際上,光喝乳酸飲品未必真正有助增加腸道益菌。人類腸道內充滿各種細菌,成年人體內的腸道細菌種類超過四百種,乳酸飲品所含「益生菌(probiotics)」,就是利用外在的「活菌」,增加腸道益菌,將腸內環境調整過來。不過乳酸飲品所含益菌未必都能安然地抵達腸道,將近90%的益菌會因胃酸而死亡。
而且只喝乳酸飲品、但不改變不良飲食習慣,也會抵銷腸道益菌。英國倫敦大學英皇學院一項研究發現,連續十天吃高油脂、含防腐劑的加工食品包括漢堡包、炸薯條、可樂等,腸道益菌數目銳減1/3。原因是腸道細菌會利用腸道養分不斷繁殖,而快餐食物所含高蛋白和脂肪,是壞菌喜愛的食物。高蛋白、高油脂的食物本身就難以消化,若消化不佳,未被消化吸收的蛋白質和脂肪就會殘留在腸道,成為壞菌的大餐。即使益生菌進入腸道,大量害菌侵襲益生菌,最終會令益生菌死亡。而食品添加劑中最常見的防腐劑山梨酸,進入腸道後,也會妨礙腸道益菌繁殖。
除了飲食影響腸道環境,緊張、壓力也會減少腸道益菌。每當我們面對壓力,交感神經會刺激腎上腺分泌一種名為「兒茶酚胺激素(Catecholamines)」的物質,適量的兒茶酚胺有助提升代謝、心跳加速和延緩疲勞。但一旦壓力過大,分泌出過多兒茶酚胺,會激活腸道大腸桿菌,腸內壞菌變得活躍,惡化腸內環境。
想有效活化腸道,並非光喝乳酸飲品就足夠,應該時刻保持愉快心情,同時多攝腸道益菌喜愛的養分,讓腸道益菌能自然地在腸道中繁殖。益菌所需要的食物,稱為「益生素(prebiotics)」,最常見的益生素是寡糖、纖維和發酵品,大多存在一些天然豆類、蔬果如大蒜、牛蒡、洋蔥等。另外也可多喝綠茶,所含兒茶素已被證實有強力抗氧和抑制基因突變的效果,喝茶也有助減壓、緩和情緒。
我維持宇宙飲食多年,戒吃加工食品和快餐,每餐保持七成新鮮高纖蔬果、三成肉類或稻麥澱粉,攝取足夠纖維和寡糖,加上每天喝酵精,自然腸道健康,人也青春好活力。
轉載:2016年1月13日第646期《東周刊》17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