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要求兒童每日應有最少一小時的自由遊戲時間。我對此非常贊同,小朋友當然要玩夠本!不過香港小朋友出名繁忙,星期一至五要上學,星期六日則要學彈琴、跳舞、語言。我有朋友的女兒剛上nursery,開始學ABC,我還跟她唱「A for apple, B for boy」,怎料小朋友跟我唱的是,「a for astronaut b for barbarian c for chimpanzee」!
的確,有需求才有供應,正因有家長特別緊張小朋友成績,怕輸在起跑線,才會有這種艱深的課程出現。但強迫小朋友去學這些連大人都未必識的字,小朋友真的能吸收當中的知識嗎?我不主張家長強迫小朋友學習,以符合名牌小學的入讀要求,這樣反而會帶來反效果,令小朋友討厭學習。其實小朋友在童年時期,最需要的是遊玩和父母的愛。家長亦應明白,讓小朋友去玩,一樣有得益!
專家指出,小朋友透過遊戲能夠訓練肌肉協調、強化心肺功能、提高社交能力。例如穿隧道有助強化大肌肉,亦能刺激五官感覺。小朋友們一起合力砌砌圖,既可訓練思維,過程中亦可提高溝通能力。
我女兒還很小的時候,我會陪她玩積木、搓泥膠、剪貼圖,能發揮創意和聯想力。也會跟她一起做家務,扭毛巾、擦桌子,還會一起做三文治和沙律。每項活動邊玩邊學,小朋友樂在其中,同時訓練肌肉和手眼協調。有些家長經常說小朋友沒心機學習、專注力低、記性差,其實適當運動和遊戲能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提高大腦思維和記憶力。讓小朋友從遊戲中學習,絕對比強迫他一星期上學五天,星期六日又要苦著臉上課外活動來得有益。
當然,增進知識也很重要,我也會自小從各方面促進女兒的腦部發展,但先決條件是要讓這種學習變得很有趣味,而且是在沒有壓力的前提下,以遊戲形式跟她邊學邊玩。
我還有一個培養小朋友的特別方式,就是多煮補腦食療,例如多煮含Omega-3的天然食物包括深海魚類(劍魚、鱈魚、鯡魚、鯖魚、三文魚、沙甸魚)或亞麻籽。Omega-3是小朋友腦部發育所需主要營養,我最拿手煮茄汁三文魚扒,營養高又能補腦助發育,味道酸甜開胃,我女兒最愛吃。
小朋友3至10歲是學習黃金期,但絕不等於要每天逼小朋友上學。不妨將學習包裝成遊戲,放手讓小朋友去接觸這個世界,他能得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