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增長,腎精衰退,所以一般人踏入四十歲,頭髮開始變白。假若有早年白髮情況而並非受遺傳影響,就要倍加留意,可能是身體臟腑健康響起警號。
中醫認為早年白髮與臟腑失調有關,白髮長在不同位置,反映臟腑不同問題。中醫學古籍《黃帝內經》指,「女子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髮始墮」。前額屬於陽明,陽明跟脾胃有關。脾胃虛弱影響消化與運送,繼而因營養失調而出現白髮。兩側白髮則為肝膽不足,長期熬夜、睡眠質素差、心情鬱悶致使肝血虧虛,阻礙養份輸送,引起白髮。頭頂和後腦是督脈、任脈循經部位,與腎相關。頭頂和後腦長白髮,多因腎氣不足。
想烏髮,要治本,調理臟腑是第一步。中醫學認為「腎藏精,其華在髮」,所以五臟中首重養腎。中醫學認為五色對應五臟,黑色食物能補腎,可多進食何首烏、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黑棗等。何首烏鐵質高,能調理脾腎,更有益精、補血、養血的效果,能讓頭髮烏黑光澤;黑豆含胡蘿蔔素、維他命B及蛋白質,有助健脾補腎、補血、潤澤肌膚、烏髮等功效。
日常還應多吃健脾養肝、益氣解熱食療,例如無花果、苦瓜、大蒜、動物肝臟等,既可滋潤臟腑,亦可達到解毒清熱的養生功效。應戒食積滯化熱的刺激性、濃味、生冷等食物,多補充水分。近年科學研究也發現,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如銅、鐵等,也會導致頭髮變白。均衡攝取豆類、蔬果、雜糧等,對防止白髮也有幫助。
隋代醫學家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和《白髮候》中認為,「千過梳頭,髮不白」,意指勤梳頭可防止頭髮變白。有些人擔心:「我不敢梳頭,怕越梳越掉髮」。其實頭部有很多穴位,勤於梳頭既能保持頭皮和頭髮的清潔,又能刺激穴道,促進頭皮血液循壞,達到增加毛囊營養。可用梳子梳頭,或用手掌、手指揉搓頭髮,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1-2分鐘。
此外,應保持充足睡眠。《黃帝內經》指健康作息時間應是「子時大睡」,子時即晚上11時至凌晨1時,是陰陽交替時間,分別為人體經氣「合陰合陽」的時候。中醫學認為,這段時間血液會流經膽、肝,身體在此時全面休息可助養足肝氣,促進頭髮生長烏黑,所以應盡量在晚上11時前入睡。
踏入秋冬,乾燥天氣令頭髮變得更脆弱。想保持頭髮烏黑濃密,不變成「煩惱絲」,就要好好調整臟腑,維持健康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