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防治肺炎
台灣疫情持續擴大,累計確診超過13000人,當地衞福局緊急授權使用中藥「清冠一號」投入至臨床協助對抗新型肺炎。其實中醫藥與疫症抗爭的歷史源遠流長,早於戰國時代已有紀錄亦有治療急性傳染病的專著如《溫疫論》,提出「此氣之來,無論老少強弱,觸之者即病。」「邪自口鼻而入」等論點來描述疫症。
中醫藥發展至今即使所對抗的疫症不盡相同,在使用的藥物上仍然可以見到前人的影子,例如「清冠一號」就以明代《攝生眾妙方》的荊防敗毒散作為基礎加減而成,能針對新型肺炎引起的咳嗽、痰多、氣喘、發燒。中國使用的蓮花清瘟膠囊亦有結合麻杏石甘湯及銀翹散,中國的中醫藥參與治療確診病例的治癒出院及症狀改善者達87%;疫情初期,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和西苑醫院進行純中醫治療,治癒出院率88.61%。直到中後期中醫治療經驗更豐富、適用人數更廣泛,中醫藥參與救治確診病例的占比達92%;湖北省確診病例中醫藥使用率和總有效率超過90%。可見中醫藥在防疫治病之中的積極作用。
中藥不單能協助對抗治療疫症,在肺新型肺炎的預防及預後也有擔當角色。香港醫管局去年於六至七月為肺炎康復患者提供中醫門診,有患者康復後失去嗅覺及體倦乏力😵,經過治理後肺炎後遺症狀明顯得到改善。北京、天津等省份亦有針對密切接觸者、兒童等高風險人士把中醫藥納入疫症預防措拖之中。
中醫藥在防病治病都可發揮功用並非是中藥有明顯抗病毒成份,而是在於靈活性,能針對不同體質、疾病發展情況而化裁出切合病人需要的方劑,無論是益氣固表以求未病先防、還是清熱化濕解毒以求治療疫症,使用的中藥及治療方式皆人人不同。因此在治病防病之上不能一本通書睇到老,體質、環境、氣候的變化令人體狀態不斷轉變,切忌在疫症橫行的期間為求抗疫就藥石亂投,分分鐘誤傷正氣。保持良好起居飲食習慣、作適量運動、勞逸結合、注意衞生是防疫的基本,如有需要就要早日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