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吃粥,多壽多福」,有豐衣足食的意思,清代著名醫學家王世雄更將粥譽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粥以米為主,以水為輔,具有溫、軟、淡、香、黏等特點,容易消化,有助去濁生清、健脾補胃。腸胃好,才能有效吸收營養。中醫更認為粥是養生療疾的重要方法,例如在服藥之後喝粥,以助藥力,幫助出汗。藝人馬浚偉之前曾分享過,曾經有段時間非常愛飲汽水及食雪糕,導致脾胃濕兼有寒氣,後來聽取中醫意見每朝吃粥後始有改善,臉色及腸胃均有好轉。
白粥又稱「米皇」,中醫認為白粥性味甘平,具健脾和胃、補中益氣的功效。熬粥再放涼時,上面會浮著一層黏稠、形如膏油的米沫,中醫稱為「米油」或「粥油」,這層米油是整碗粥的精華,有滋陰補精作用。粥除了本身富含營養,還有包容、調和的性質,依照四季變化,只要配搭不同配料,就能改變粥的性質。中醫認為春天主肝、陽氣升發,宜進食菠菜枸杞豬肝粥,能滋補肝腎、養肝明目;秋天乾燥,體質變燥,食用中性偏温的南瓜粥,有補中益氣、清火養胃健脾的功效;冬天宜溫補,可以食黨參淮山粥、豬腰花生粥等。
夏天陽旺濕重,毛孔開泄易多汗而耗損陰液,造成陰虛。當陰液不足,難以制衡體內的火氣,容易出現陰虛火旺的現象。陰虛要滅火,應滋陰清熱、養心滋腎、調養氣血。飲涼茶的確能清解熱毒,但未有滋養陰分的功用,飲用後反而擾亂體內陽氣平衡,令虛火燒得更熾熱,不能改善陰虛狀態之餘,更可能令人容易疲倦、脾胃消化不良,因此明朝大醫學家李時珍推崇夏季以粥養生,既可補充水分,又能降火寧心。
夏天推薦食用綠豆粥、蓮子百合排骨粥、陳腎菜乾粥等降火清熱粥品。綠豆是非常有效的萬用解毒劑,清熱之力在皮,解毒之功在內,能清熱止渴、利尿解毒、治療風熱引起的頭風及頭痛。百合可補虛清心、除煩安神;蓮子能滋養心腎、安撫精神,兩者均對心火旺引起的心煩易怒、失眠等症狀,有很好的防治作用。菜乾為白菜曬乾而成,有清熱除煩之效,消滯同時亦解虛火。
不過用白米煮成的粥,升糖指數並不低,進食後會迅速轉化成葡萄糖,血糖快速上升。當粥煮得越綿,白米所含的澱粉會分解成糊精,糖分變成小分子的糖,人體更易吸收,讓升糖指數越高,越難控制血糖。加上吃粥後很快就會經消化而感到肚餓,不耐飽,難以支撐到中午,容易讓人食量增加,所以養生粥亦不能進食過量。
立夏剛過,天氣越來越熱。天熱火氣大,除了多食蔬果,食一碗粥,一樣可降火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