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上,冬天是適合進補的季節,身體及腸胃吸收會較好,容易將營養轉化成能量儲存體內,增強抵抗力。傳統上會由立冬至立春「補冬」,多吃溫熱滋補食物,助散寒補陽氣。不過有些人進補後身體未有改善,反而更覺不適,這就是虛不受補。
虛不受補者,一般多見於久病體弱的老人,因脾胃虛寒消化差,而補品又較為滋膩,所以食用後,不但未能好好地消化吸收,達不到補虛效果,反而導致胃呆厭食、脘腹脹滿、噯氣嘔吐、口乾便秘,令身體更虛。近日天氣轉冷,每月有血氣流失的女生,更易體內陽氣不足、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當吃了冰品更覺得胃痛。
虛不受補主因是脾胃虛寒、胃火不足。不過毋須過於擔心,可以透過長期食療調理症狀。飲食宜溫、宜軟,少食多餐,最簡單就是喝黑糖薑茶。薑性熱、味辛,中醫學認為有發汗解表、健胃、止嘔、溫肺止咳之效。《本草綱目》謂:「生用發散,熟用和中」,意指薑生吃有助於發散體內所蘊藏的風寒,熟食則能暖胃止嘔,增強免疫力。中午陽氣最旺,飲用薑茶最有利生發陽氣。
日常可用小米或番薯取代白米作為主食。中醫認為小米和胃溫中,是所有的穀類中最為養胃;小米口感和白米一樣軟滑之餘,纖維含量又近乎糙米,對脾胃虛弱的老人十分有益。至於番薯,李時珍《本草綱目》記有「甘薯補虛,健脾開胃,強腎陰」,番薯富含膳食纖維,有助促進腸道蠕動和防止便秘。
如寒邪犯胃嚴重,有機會演變成慢性胃炎,此時應配合飲用酵精。炎症發生時,白血球的殺菌功能減退,酵素能增強衰弱的白血球,給予受損的細胞力量,促使細胞復活,清除入侵的病菌與化膿物,在淨化血液的同時,促進排走化成廢物的病毒。酵素更含有豐富的醣類,供給各臟腑、血液,以及細胞運動所需能源;而且酵素在胃中,已呈易消化吸收的狀態,能很快地被小腸吸收,進入全身,令胃炎傷口得以休養,同時能提供充足體力。
要身體補得到,先要吸收得好。養好胃,才能補虛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