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腸保肝

on


EastWeek_20200603_#875_P.87

肝臟負責製造膽汁、幫助消化、排毒、製造凝血蛋白和調節膽固醇等,是人體第二大器官。一旦肝臟脂肪過高,會加重臟腑工作量,擾亂代謝,容易引發皮下脂肪增多;同時釋放毒素,破壞血管健康,引致慢性疾病。若不及早處理,更有可能演變成纖維肝及肝硬化。

脂肪肝分為「酒精性脂肪肝」及「非酒精性脂肪肝」。嗜酒人士,酒精會在肝臟分解成脂肪酸,脂肪酸一旦增加,中性脂肪就會被合成並堆積在肝臟細胞,形成酒精性脂肪肝。至於少運動、嗜食高油脂加工食品的肥胖人士,當身體未能用掉油脂熱量,肝臟便會把它們轉化成糖原,當糖原儲存量過多,肝臟會將之轉化成脂肪並類聚,形成非酒精性脂肪肝。不過一項於去年9月刊於學術期刊《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中的研究發現,腸道菌叢失調,也有機會引起脂肪肝。

研究人員找來43名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與48位健康人士作對照,檢驗他們糞便。發現六成脂肪肝患者,都在糞便樣本驗出高水平的「肺炎克雷伯桿菌」菌株。及後,研究人員把肺炎克雷伯桿菌移植到無菌老鼠體內,一個月後,老鼠的肝臟均出現脂肪肝,兩個月後出現肝臟損傷疤痕,與長期被餵服酒精的老鼠的肝臟病變類似。

成年人體內的腸道細菌種類超過四百種,而肺炎克雷伯桿菌是一種能把糖分代謝成酒精的微生物,即使不飲酒也會在體內產生大量酒精。雖然目前仍未得知為甚麼有些人的體內有高水平的肺炎克雷伯桿菌菌株,但研究充分反映,高糖飲食、腸道失調與脂肪肝,三者大有關係。

腸道是人體最大免疫器官,七成免疫細胞分佈於大小腸。糖和脂肪是壞菌喜愛的食物,助長壞菌滋生。若壞菌過多,即使益生菌進入腸道,大量有害細菌侵襲益生菌,最終只會令益菌死亡。要維持腸道菌叢平衡健康,預防脂肪肝,必先從飲食著手。

酒只能小酌怡情。日常飲食應增加水溶性纖維的攝取,能吸附糖和脂肪,穩定血糖和降膽固醇;避免食加工食品,食品添加劑中最常見的防腐劑山梨酸,進入腸道後,會妨礙益菌繁殖。

益菌所需要的益生素如寡糖、纖維和發酵品,大多存在於天然豆類、蔬果如大蒜、牛蒡、洋蔥等。我每日會飲酵精,有效強化腸道益菌、抑制有害菌繁殖、保持腸內益菌平衡,令排便順暢,效果比直接食蔬果更好。也應補充蛋白質,肝細胞是由蛋白質製成,補充蛋白質能快速修復受損的肝細胞,牛奶、花生、核桃、山藥、魚等,均含有優質蛋白質。

脂肪肝這種內臟脂肪,所衍生的健康危機,比肥胖、拜拜肉等所積聚的皮下脂肪高得多。預防勝於治療,我維持宇宙飲食多年,戒掉加工食品和快餐,每餐保持七成新鮮高纖蔬果、三成肉類或粗糧,攝取足夠纖維和寡糖,加上每日飲酵精,自然腸道健康,遠離脂肪肝。

profile

「愛」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