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冷一熱易陰暑

on


EastWeek_20210519_#925_P.82

最近天氣炎熱,由下午開始到晚上睡覺都要開冷氣,一連幾日下來,身體變得勞累,第二天起床就覺得好像有點悶熱心煩不舒服,我馬上去看中醫,醫師指我患了「陰暑」,要透過特別的刮痧療法治理。

中醫古籍《景岳全書》提到:「陰暑者,因暑而受寒者也」。《黃帝內經》強調四季養生,在夏季太陽似火,人體需要排熱,毛孔擴張才容易散熱。如果該散熱時不散熱,反而躲在冷氣間、沖凍水涼、吃喝寒涼冰品,雖則能夠即時降溫,但會令毛孔收縮,體內熱氣不能外泄、鬱在體內,形成「陽氣在表,胃中虛冷」的狀態。身體微熱無汗出、疲倦、頭痛、頭暈、噁心、腹瀉等,都是陰暑的症狀。

香港處處是冷氣,冷氣避不了,就要從食療方面入手,如多喝薑茶、圓棗茶、酸辣湯、胡椒豬肚湯等「以熱制熱」;或外在方法例如刮痧,幫身體流汗散熱。

中醫解暑散熱,一般會刮「頸三條」--由頸中到背中、由左頸到左肩、由右頸到右肩,這三個位置。頸三條循經大椎穴和風池穴,都是有去暑、退燒、祛風寒的效果。痧是風、濕、熱造成,「痧」跟汗液一樣,是一種身體調節的機制,刮痧就是藉由外力刺激去加速身體循環,使體內的熱邪暑毒可以宣洩出來,所以刮完會感覺到熱氣由肩頸發出。

不過,只有「陽暑」才能刮痧散熱解暑。陰暑的人,毛孔在緊閉的狀態下,「一般的」刮痧怎麼刮都無法將熱氣刮出。醫師建議我配合專業溫灸儀器和通經絡精油,透過熱力將毛孔打開,再做刮痧,就能逼出體內熱邪暑毒。比起單純的刮痧,無論任何體質都適合。溫灸刮痧以外,醫師會再以辛涼中藥,如銀翹散,辛涼解表、清熱解毒。

我在溫灸刮痧及吃中藥調理後,身體已回復正常,現在我養成了「刮痧排毒」的習慣,做完後全身變輕鬆,中醫學的博大精深真的不容忽視!不過中醫有「多針傷氣」的說法:太過密集的針灸,或針數太多,都不適合。刮痧亦一樣。刮痧時,皮膚局部汗孔開泄,病邪、病氣隨之外排,同時人體正氣也有少量消耗。如一次過做太多、密集式的做,身體消耗會過大。我建議每次只做一個部位,而同一部位要相隔至少半個月才再做,讓身體有休養的時間。

profile

「愛」交流